“感谢党对军人和军属的关爱,家中遭遇不幸,检察院雪中送炭,让我儿子能在部队安心服役,现在他退役回来了,就一直想着要来好好谢谢你们。”

近日,刚从部队退役归来的小林(化名)和他母亲特意带着一面定制锦旗来到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检察院,向为其一家办理司法救助手续的检察官表示感谢。

小林是如东栟茶镇陈湾村人,2022年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某部战区海军。而就在他服役期间,一手将他拉扯大的爷爷不幸遭遇车祸离世。

小林的家庭情况一直都比较困难,父亲身患重病,奶奶年迈、精神欠佳,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仅靠小林母亲外出打零工获得,一向身体还不错、照顾家中病患的爷爷也在2022年11月的一场车祸中被撞身亡,小林母亲不得不辞去原来的工作,回家照顾患病的家人。加上肇事方没有任何赔偿能力又没有购买车辆保险,让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小林自幼跟爷爷一起长大,爷孙感情深厚,爷爷去世的消息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和家中的处境,这个训练场上“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小伙儿心急如焚。

2023年4月底,小林爷爷的交通肇事案在如东县检察院受理。不久,身在部队的小林拨通了该院12309检察服务热线,询问案件进展并咨询是否有办法解决家里的困难。电话那头的他语气沉重,当提起发生事故的不幸和家庭困难时,又一次哽咽……

“为军人解决后顾之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接访检察官徐莉莉详细向小林解读司法救助政策,建议其提出申请。为更好地保障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南通市、如东县两级检察院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考虑到小林家庭老人年事已高等困难情况,承办检察官上门走访帮助处理申请事宜,并及时与小林家所在村委会沟通联系,加快出具贫困证明等材料,仅一周时间,联合司法救助金6.3万元全部发放到位。

司法救助只能解一时之困,为了解决小林父亲住院治疗费用较高的问题,该院还通过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积极对接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栟茶镇政府等职能部门,为小林一家多方寻求帮助支持。多部门会商共同制定了多元救助方案,共同实时跟进生活情况,落实医疗、生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待遇,还依托如东县推行的村级医疗互助平台,共同筹措资金,将小林家庭列入“福村宝”慈善助医计划保障对象。

“谢谢检察官们,国家的关心和温暖给了我力量。”退役回来,小林第一时间定制锦旗向南通市、如东县两级检察院表达感谢,锦旗上书:“深入基层察民情,救助贫困暖人心。焦虑之心戛然止,感激之情油然生。”

2023年年底,该案被评为最高检控申工作专刊典型案例、江苏省检察院退役军人军属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谢谢你们让我儿子能安心服役” 如东县检察院开展司法救助为军人解决后顾之忧

“检察官帮助了我们家,让我们感到很暖心,一定要当面来说声‘谢谢’!”近日,救助申请人老李的女儿李一专程来到江苏省如皋市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向正在窗口值班的检察官李拥军表达谢意。

三个多月前,该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收到刑事检察部门移送的一起交通肇事案救助线索。经初核,检察官发现该案被害人张某某遭遇交通事故死亡,殁年53岁,除大女儿已经工作外,二女儿和小儿子仍在上学,而肇事方家里经济条件较差,也无能力给予赔偿。办案组决定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并向张某某的丈夫老李当面核实了解情况。

原来,张某某和老李均是外来务工人员,二人共育有二女一子。大女儿李一原本在外省工作,张某某出事故后,就辞职回到如皋陪伴父亲及处理母亲的案件。李一告诉检察官,母亲原本是家中主要生活依靠,意外身亡后,抚养弟弟妹妹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父亲老李身上,父亲年纪大了,想换个收入更高的工种很难,而自己的收入也不高,帮衬能力有限。雪上加霜的是,肇事方无证驾驶车辆,事故发生后又存在逃逸行为,导致老李一家无法通过保险全额索赔。

了解情况后,检察官告诉老李,可向检察机关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申请救助金影响我们向肇事方索赔吗?”“民事赔偿部分,我们已经向法院提起了诉讼,会影响检察院对刑事案件的办理吗?”“法院判决后,如果肇事方没钱赔,我们该怎么办?”……老李面露难色。面对老李的困惑,检察官耐心逐一解答,明晰法律规定,告知维权途径,并指导老李填写了救助申请材料。

办案组将该案向院党组、如皋市委政法委专题汇报后,得到支持。经向南通市检察院请示,决定由两级检察机关通过“司法救助+慈善帮扶”的方式联动开展救助,助力缓解老李家庭的经济困境。最终,检察机关向老李一家发放司法救助金1万元和“江海检爱”慈善救助金5000元。针对老李反映案件历时长、存在索赔无果的情形,检察官多次提供法律咨询,进行阶段式宽慰疏导,帮助老李纾解了焦虑心理。

2023年以来,如皋市检察院深入落实“控申窗口为民办实事”工作,深化创建“雉水检爱工作室”,将“耐心答疑解惑、暖心帮扶困难、精心优化服务”贯穿于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始终,共办理控告申诉案件16件,救助100名被害人、民事被侵权人家庭,发放救助金92万元。

“我们感到很暖心” 南通市两级检察机关联动开展救助缓解当事人经济困境

“检察院雪中送炭,让我们一家看到了希望。”近日,江苏省常州经开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江堂传在电话回访被救助人杨某时,杨某激动地说。

33岁的杨某2009年应征入伍,于2011年退役,回到老家盐城市滨海县务农。2020年,杨某与父亲一起到常州经开区某工厂打工。2021年底,工作了一年多的父子二人以为可以拿着工资回家过年,没想到工厂倒闭,父子二人被拖欠工资近17万元。杨氏父子多次向工厂经营者朱某催讨工资未果,无奈之下,于2022年10月向常州经开区法院起诉,常州经开区检察院决定依法对杨氏父子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支持起诉。同年10月18日,在检察官的耐心劝导和法院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朱某同意结欠杨氏父子劳动报酬17万元,分6次付清。

“原以为杨某可以拿到工资安心地生活了,没想到,朱某仅支付6000元后,便因经济拮据,无力按期支付剩余款项。虽然杨氏父子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难以马上执行到位。”常州经开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的检察官臧丽伟说。

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杨某的妻子已去世,年幼的儿子需要他抚养,杨某的母亲因患肺癌在上海住院治疗,杨氏父子轮流陪护,无法外出打工。工资被拖欠使他们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窘迫。

2023年2月,在检察官的引导下,杨氏父子向常州经开区检察院申请国家司法救助。该院受理后认为,杨氏父子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条件,且杨某是退役军人,是检察机关司法救助的重点对象。为帮助杨某一家缓解燃眉之急,该院加快救助审批进度,案件受理4天后便为杨某一家发放了国家司法救助金1万元。

案件办结后,为进一步解决杨某家庭的实际困难,常州经开区检察院将杨某的情况及时向滨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通报,积极协调落实退役军人优待政策,为杨氏父子提供就业指导等综合帮扶。同时,该院积极对接法院,加大对杨氏父子案件的执行力度。

“我们将继续发挥检察职能,加大退役军人权益保护工作,切实把党对退役军人、军属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常州经开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小强说。

2023年8月,该案入选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让我们一家看到了希望” 常州经开区检察院受理4天后即发放司法救助金
救助新闻